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

樂水車站(羅東林鐵)

樂水車站 (2018/01/03) 站房,這是背對著路軌的牆面。整修之後似乎也沒有入口可進去,不知真正的規劃的是什麼。
樂水車站跟牛鬥站外型類似,面對路軌的這一面有斜斜的屋簷。
從這個角度可以發現,樂水車站站房低於道路相當多,大概屋頂跟路面切齊。

位置:宜蘭縣大同鄉
廢止時間:1979年8月
現存:混凝土站房、站牌

樂水車站站牌,兩側鄰站的里程跟英哩換算的版本差異很大,但接近實際狀況。我推測車站位置可能有改變過,而這是停駛前的正確里程。

羅東林鐵自牛鬥之後,基本上就是沿蘭陽溪南岸向西前進,據說在河岸山壁仍能發現不少橋墩、路堤、隧道痕跡,不過除非冒險涉水行走河床,否則幾乎不可能探訪。因為現今的車行通路宜51鄉道,在牛鬥派出所之後便轉往山區,經過大約8公里上上下下的彎曲山路才抵達東壘溪畔的平坦地,跟林鐵路線完全不同。而林鐵牛鬥~樂水段,根據編號來看應該有六座隧道,其中二號是在牛鬥聚落附近,四號便是上文提到在牛鬥橋上所見的河邊山壁上,六號可能是在發電廠取水口附近,其餘都很難確認位置,亦難以到達。

到達東壘溪岸的平地之後,鐵道路線很可能跟現在的公路重疊,一直延伸到智腦部落附近。這裡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樂水車站的里程與位置。根據日本時代英哩里程換算的結果,牛鬥到濁水是5.6公里,濁水到土場則是7.2公里,總共距離12.8公里,這也是在牛鬥、土場兩站站牌上顯示的數據。但是在地圖上測量的話,會發現牛鬥到現在的樂水站光直線就有6.3公里,加上路線沿河床迂迴曲折,變成將近7公里;反而是樂水到土場比較近,直線僅4.3公里,加上迂迴曲折也不到4.6公里。而根據樂水車站現場的站牌標示,往牛鬥7.3公里,往土場4.5公里,這確實比較接近真正的里程。它跟日本時代里程的巨大差異,我想只有一個理由能解釋:以前濁水站並不是在目前的樂水站位置!在這邊我大膽的推測,最早的濁水站可能是在東壘溪附近,也就是往西前進時開始遇到平坦的地方,這個位置往牛鬥或土場才有可能比較符合5.6、7.2的里程數。而後來可能是因為腹地的關係而遷移,現在的樂水車站附近較廣大平坦,又位於樂水村所轄東壘、瑪崙、智腦這三個聚落中間的位置,的確比較適合設站。但是否真有車站遷移的狀況,以及何時發生,這我就不敢保證了。

樂水車站原名濁水,源自於蘭陽溪的舊名「濁水溪」。而到了戰後的1953年,可能是考量到與集集線的濁水站同名,蘭陽溪亦已不再被稱呼為濁水溪,為了避免混淆,所以根據最近的聚落名稱改為「瑪崙」。後來又因為週邊整體的行政區域為樂水村,遂再改名為「樂水」,直到1978年因風災造成路線損毀而停駛,並在次年正式廢止。有趣的是,樂水這個名字是從台語「濁水」的發音而來,可說是相當傳神。

目前樂水車站的站房建築很幸運被保存下來,原本非常破敗,但近年來獲得整修,雖然無法進入但外觀很完整,與牛鬥站造型相似,特徵是面對鐵軌側有斜向突出的屋簷。站房位於公路路基山側的下方,這一段宜51鄉道應該就是林鐵舊線,但道路經過多次抬高之後落差變得很大,所以形成一種很奇特的畫面,車站面對著道路的邊坡。站房旁邊有廁所的建築,但無法確定是否為當年一併存下來;另一邊則有幾間廢棄磚造民宅,其中似乎一間也獲得整修,跟站房一樣塗裝為白色屋頂,但不知確切用途。車站旁邊的平地原本應該是水稻田,但約半數以上已廢棄;至於馬路對面則也有耕作中的田地,可能是高麗菜和西瓜。至於車站旁沿著山邊拾階而上的步道,感覺上應該會有不錯的眺望視野,不過我並沒有走上去。

樂水橋公車站,就在車站舊址東邊不遠處。
樂水橋公車站旁,右邊是往瑪崙部落的岔路。
樂水橋只是一條短短的橋,橋對面左側樹後就是樂水車站站房。
從路面看過去是這種景象
站房旁的坡道,配合林鐵故事,還安放了一小段鐵軌(當然不是原來的)。
從坡道走下來所見的樂水車站站房,右邊另有一棟廁所建築物。
正面全景,前方本來似乎是田地。
站房旁邊還有幾間廢棄民宅,整修後感覺上好像也是觀光用途,不過目前皆閒置。
通往車站後山的步道
樂水車站附近的山腳農田,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。
前面有提到樂水村是由三個東壘、瑪崙、智腦三個原住民部落所組成,居民以泰雅族為主。早期因為羅東林鐵經過並設有車站,所以比較熱鬧,甚至連大同鄉公所都設於此地。不過鐵路廢止之後,不僅鄉公所遷離,連仰賴鐵道與伐木業而存在的平地居民亦逐漸消失,加上交通不便,形成一處宛如遺世獨立的區域,甚至號稱「被遺忘的部落」。若不是為了探尋林鐵舊跡,說真的我也完全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封閉的地方。唯一有聽過的名稱大概是智腦,因為從羅東有一條國光客運路線開行至此,也是目前此地僅有的公共交通工具。。

另外,羅東林鐵八號隧道(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)雖然是位於樂水與土場之間,但是離樂水較近,且聯絡道路入口是在智腦聚落旁,所以在此一併介紹。八號隧道是羅東林鐵遺跡之中最容易接近、保存狀況最好的隧道,從智腦公車站旁的小路進去,大約500公尺就抵達。隧道長度僅約40公尺,道路能到達的這一端算是東口,外觀相當完整,包括洞口處的水泥牆;不過往裡面一點便是天然岩石牆面,直到另一端洞口還有崩塌的土石堆積,變成只能看到一點西口透進來的光線。雖然要進入並不難,但是我們還是不鼓勵這樣的行為;因為安全性無法獲得保障,而且據說裡面有蝙蝠棲息,不應打擾牠們。隧道旁邊是一段低矮的蘭陽溪堤防,走上去便能看到整個河床景象,包括對岸的台7線、不遠處的土場橋、土場聚落都可以辨認出來。

宜51鄉道瑪崙~智腦路段,應該是林鐵舊線改築。兩旁樹木如果再茂密一點就有綠色隧道的感覺。
智腦公車站
羅東~智腦的1798路線客運,每天僅三班往返。
智腦部落。東壘、瑪崙、智腦這三個部落,名稱皆是由原住民語發音轉化而來。
智腦部落旁的岔路,左邊往土場,右邊小路往八號隧道。
八號隧道位於低矮的蘭陽溪堤防邊
八號隧道正面特寫,設有形式上的鐵欄杆,禁止閒雜人等進入。
洞口的解說牌已經嚴重褪色,完全看不出文字。
隧道內部為原始牆面,後段則有坍方(對面僅能透出一道光線),請在外欣賞就好,不要進入。
堤防上所見的蘭陽溪河床,對面為台7線。
遠處兩山之間的橋樑就是土場橋,跨越蘭陽溪主流。
放大來看土場地區的地標分佈
西行土場車站 東行牛鬥車站

5 則留言:

  1. 樂水這個名字不錯 用濁水的台語轉過來 而且緊鄰河畔 頗符合智者樂(ㄧㄠˋ)水的概念
    比起什麼四維八德的八股名稱好多了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我一時還沒想到「智者樂水」這句名言,現在看來相當有道理。當年取名的人應該頗有sense。

      刪除
  2. 根據站附近的介紹牌,這個車站有一度作為英士國小碼崙分校的臨時教室。也許這些改建是作為教室使用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有可能,現在則已經移往大同國小樂水分校。

      刪除
  3. 「前面有提到樂水村是由三個東壘、瑪崙、智腦三個原住民部落所組成」寫多了一次「三個」

    回覆刪除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