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

淡水線車票的故事

因為上一篇新北投車站的關係,我找出了收藏已久的淡水線車票,整理之後覺得蠻有意思的,於是追加了這篇介紹。

我手上擁有的這些硬式車票,時間點分佈在民國74年8月到75年6月之間,印象中是因為當時淡水線正式宣佈要在不久後拆除改建捷運,於是還只是小六的我也跟著熱潮,想找機會保留一些車票。當年可沒人預料到硬式車票會被電腦磁票取代,所以想收集是因為這些淡水線的「站名」將會從車票上消失,並不是因為它們的硬票屬性。這些車票之中,大部分都跟74年8月11日那一天,我跟家人到紅樹林去玩的行程有關;另外就是74年9月28日、75年3月8日、75年6月?日的獨立事件。

首先是台北到石牌的車票,票價6元。接下來後面還會有許多到石牌的車票,那是因為74年8月11日當天,我們從士林搭車到竹圍然後走去紅樹林玩,但回程卻是搭到石牌,原因已經忘記了。在石牌出站的時候,我除了刻意把我們的車票留下來之外,還發現地上有許多被隨意丟棄的車票(可見當時站務員有多混)。我儘量挑選起站不同、看起來比較乾淨的,事後統計一共撿了12張。台北到石牌這兩張,一個有A,一個沒A,那是沒有電腦連線的年代,用來識別售票窗口的記號。左邊沒A的日期應該是8月9日(不可能在8月11日撿到19日的車票),表示它已經躺在石牌車站的地板上2天了。

這是8月10日台北後站到石牌的車票,被丟在地上1天,也有A的記號。特別注意一下它的票價是5元,比從前站購票省1元!原來當年的淡水線從台北後站買票上車還有優惠,這我之前真的都沒聽說過,也沒發現這張車票中的奧秘。

接著是雙連到石牌,票價5元,日期是8月6日,表示它已經被棄置長達5天。

然後是北投到石牌當天的車票,票價5元。

在石牌站的地上出現這張「北投至淡水」8元的車票,讓人百思不得其解。而且它的查票痕跡清晰可見(就剛好在「至」這個字上),表示它確實是被使用過的。我只能這樣推論:車票持有者先從北投搭車到淡水,但出站時車票沒有被收回;接著他又搭車返回,不過改成到石牌下車,但這趟的車票可能就被收回了;出站後他摸摸口袋,發現去程的車票還在,於是順手一丟,被我撿到之後,轉眼就過了32年。

8月5日石牌到忠義的去回票,票價10元,算算已經過了6天之久,還能有這種完整樣貌算是彌足珍貴。它是我撿到的車票之中唯一的去回票,而且沒有被折斷。當時的運作方式是這樣的:去回票長度較長,分為「去」「回」上下兩截,理論上去程出站時,站務員應該把上截折斷收回去,回程時只要拿下半截使用即可。不過忠義是無人站,根本不會有站務員來把票折斷;回程在石牌出站時,站務員又不見彈。這位旅客大概也有點不爽,心裡想著「早知道連去回票都不用買,根本就沒人收票」,順手就把這張去回票扔了。不過我只想跟他說聲謝謝,畢竟這張車票現在想買都買不到。

竹圍到石牌,全票7元,半票4元,這才是真正我們使用的車票,而且那張孩童票指的就是我!因為沒被丟在地上,所以這幾張車票的外觀特別完整乾淨。

已被丟在地上4天,8月7日淡水到石牌的車票,票價10元。

撿到的車票之中狀況最差就是這一張,看起來髒兮兮的,不過起站很特別,是縱貫線上的汐止,需要在台北站轉車才能抵達石牌。因為台鐵有最低起始票價的規定,所以像這樣的狀況,直接買「汐止~石牌」可能會比購買「汐止~台北」和「台北~石牌」划算。當年從汐止到石牌只要16元,現在如果搭乘台鐵再轉捷運,正常購票需要47元,持悠遊卡則是40元,皆為當年的兩倍以上。

74年9月28日,雙連到關渡的半價票,5元,表示全票是9或10元。這張車票的來源我比較不確定,但當天應該是有搭車到關渡,自己使用的車票沒有留下來,不過撿到了一張別人丟棄的車票。因為記憶中我從未在雙連上車,所以應該是以上狀況無誤。

上一篇文章提過,這是75年3月8日我們家到地熱谷遊玩,回程的車票。新北投到士林,全票5元,半票3元。跟竹圍到石牌的車票一樣,自己使用過的保存狀況較佳。

最後一張淡水線車票,時間為75年6月13日,士林到石牌有查票痕跡,5元。這是我在獲得不少淡水線車票之後,覺得石牌站真是撿票的好地方,食髓知味,於是特別騎著腳踏車前往搜刮。我去的日期可能是6月14日(六)或15日(日),但沒想到站務員變得認真負責了,幾乎再也沒有旅客出站把票亂扔,我找了半天只撿到這一張。如果是現在,我會二話不說把石牌站到淡水線所有站的車票各買一張;但當年我只是一個小學生,哪來的錢買車票,只能悻悻然騎車回家。或許現在的各位會覺得不可思議,出門怎麼可能不帶錢,但那時候我騎腳踏車出門,身上是真的一毛錢也沒有。不久之後我開始轉型為青少年,興趣也有很大的變化,對於淡水線車票不再有什麼執念。而淡水線在兩年之後停駛,不只我,所有人都不再有機會買到這些車票了。

最後來看看這些車票的背後,除了編號之外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標語,「乘車秩序,先下後上。」
只有這張半價票不一樣,很囉唆地寫滿了「本票憑優待換票證換購者須憑證件查驗 中途下車餘程無效」,然後再追加「車未停妥,勿忙上下。」

7 則留言:

  1. 這些車票已經變成珍貴寶物了,要好好收藏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那年我剛出生,鐵貓大已經在追火車了,這真的要好好保存,未來南迴線電氣化後,一些站不知道還會不會保留,看來近期要去追一下了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我住在北投石牌,出生時北淡線已停駛17年了,沒早點出生,無法目睹北淡線風光,婉惜~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這是21世紀出生的我們的遺憾 只能靠以前人們所拍下的照片回味

      刪除
    2. 話說回來,兩位都是小朋友啊…你們對鐵道的興趣真是令人感動,希望繼續堅持下去,為台灣鐵道的觀察記錄保存盡一份心力!

      刪除
  4. 淡水線改建捷運還算幸運,至少占名都保留下來,還能從暫名去認識當地的歷史,比起同樣是舊鐵道改建的高雄輕軌,整個看不出原本的軌跡,站名也幾乎毫無當地歷史連結,除了籬子內、哈瑪星是老地名,改建沒關係,要新增車站當然可用新名稱,但原本有的能留著就應該留著吧!淡水線也只消失了一個王家廟,而今年即將試運轉的台中捷運站命名也引起很多爭議,一堆文心xx的路口名稱,還有把老地名當作附站名的首開先例,一般站名使用歷史地名十,為便於辨識,才會採地標或商圈加註方式,如石牌(榮總)、公館(台灣大學),台中變成反客為主,還有捨棄園地明溝子前而採用水安站,行政區為溝前里,表示地名仍有在使用而非古老到不為人所知,事實上旁邊有個水安公園,還有個水安宮,但水安真的是不知所云,藥用水安的話,用「水安宮」或「水安公園」都更明確,實在要佩服當年北市文化局的專業決策,沒有把原有的站名更改,不知當年改建時,捷運站銘是否決定都沿用,還是其實有全部更改的方案,目前已找不到資料,只在網路上看過1988年有一次票選站名活動,可惜當時我還沒出生,現在不知趣哪找,只希望未來若有舊鐵道改建為輕軌或捷運的話,能盡量保留原站名,畢竟地名是承載當地歷史的重要部分,改了站名以後的人就很難去認識這塊土地的歷史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