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

2016自行鐵戰記 DAY 1

前言
近年來十分流行騎自行車環島。

很多人說,「有些事情現在不做,以後就永遠不會做了」,其中最為人所肯定的,便是騎自行車環島。我想,台灣可能有幾萬人、甚至幾十萬人,已經完成了這項壯舉。年輕力壯的騎士,可能7、8天就搞定;一般安排的行程則是10天;想要邊騎邊玩、負擔不要太重的話,大約15天也綽綽有餘了。

至於造訪所有台鐵車站,這件事大概只有鐵道迷才會有興趣;不開車不騎機車不坐公車,只搭火車和步行,依照我四年前的經驗,14天也就足夠了。但做過這件事的人,除了台鐵員工公務需求之外,恐怕實在不多了,也許全台不到百人。

有沒有可能將這兩項挑戰結合呢?要花多久的時間?

不試試看怎麼知道,剛好現在是一個難得的時機,我有充裕的時間可支配使用,直接解決了一般人最頭痛的日期安排。於是我以最快的速度買了一輛看起來十分粗勇耐操的自行車,加掛行李支架,外出試騎了1天約60公里,爬到海拔400公尺的高度,證明我還挺得住(雖然半路就騎到抽筋,回來之後腿都快廢了)。接著再花了2、3天查明每個台鐵車站的移動路徑,擬出18天的路線計畫,就直接出發了!我特地幫這個行程定了一個名字,叫做「自行鐵」,就是騎自行車到每一個台鐵車站。

DAY 1

早上6:53正式出發。坦白說我十分緊張,以前我從沒一天之內騎自行車超過50公里,練騎雖然達到60公里,但回家時已經接近虛脫;現在每天平均要騎70~80公里,還要連騎18天?想到都會害怕。不管怎樣,出發前還是幫我的黑色戰馬「KURO48號」拍了照片,希望它不要出包,幫助我順利完成行程。另外附帶一提,接下來所有車站照片都會有KURO48號入鏡,不過我當然也拍了不含自行車的版本,將來會用在各站介紹的更新上。

我的戰馬KURO48號出發時的英姿
湧泉水~中里車站 8.3公里
因為地緣關係,我是從宜蘭三星鄉一個叫做「湧泉水」的地方出發。本來打算把羅東當作第一站跟最後一站,但後來想想其實不用這樣,一站不必跑兩次,所以就把羅東北邊的小站中里當作第一站,可說是給足了面子!

中里車站,站房早已停用,基本上不會有什麼變化。
中里車站~二結車站 1.3公里
中里到二結非常近,當年這一段我是用走的,騎車瞬間就到了。中里車站和二結車站都屬於五結鄉。

紅色系的二結車站。這張照片也是有自行車在裡面,千萬別忽略了它。
二結車站~宜蘭車站 6.4公里
途經台9線蘭陽溪大橋,進入宜蘭市區。現在我對宜蘭非常熟,幾乎每個禮拜都會進出宜蘭車站,所以不多做停留。

自從改成彩繪並裝上長頸鹿之後,我始終覺得宜蘭車站的外型很詭異。
宜蘭車站~四城車站 3.9公里
離開宜蘭市區,四城車站已經算是礁溪鄉轄區。騎了大約20公里,在這裡稍微休息了一下。

四城車站,老樣子。
四城車站~礁溪車站 5.0公里
從沒在早上經過礁溪舊街(中山路),原來它在這時候是傳統市集,晚上則變成許多遊客閒逛的夜市。至於溫泉…我想這次就省了。

礁溪車站上方的站名標示換掉了,難怪看起來有點不太習慣。不知道原來那一幅有畫溫泉圖案的是怎麼了?
礁溪車站~頂埔車站 4.3公里
經過以塞車著名的國道5號頭城交流道,頂埔已經位於頭城鎮境內。車站的位置不在大馬路邊,要拐進去一段路才能到。

頂埔車站,也是一個停用而無動靜的站房。
頂埔車站~頭城車站 2.7公里
第一次看到頭城家商的大門。抵達車站前廣場一看,哇,頭城車站正處於毀滅改建期,完全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,不知將來會變成什麼造型?

抱歉,頭城車站施工中,無法看出它的樣子。
頭城車站~外澳車站 3.7公里
接下來連續五站都在台2線濱海公路旁。途經蘭陽博物館、烏石港入口、新衝浪聖地,外澳車站現在遊客很多,尤其是想來見識衝浪的年輕人。

嚴格來說外澳車站並沒有站房,不過這張照片…自行車的比例好像也太大了。
外澳車站~龜山車站 3.6公里
沿濱海公路來到回憶很深的龜山車站,站房前有台階,後來有點後悔沒把自行車搬上去合照。話說出發前幾天才開車到旁邊的梗枋漁港吃海鮮,現在居然是騎自行車前來,有點悲壯的感覺。又完成了將近20公里,在此休息一下。

為什麼我沒有把戰馬抬上階梯,取得和龜山車站更好的合影?
龜山車站~大溪車站 4.7公里
途中仔細觀察了蜜月灣,昔日的衝浪聖地,現在因為沙灘大量流失得不到填補,已經風光盡失,戲水客全移到外澳去了。到大溪車站之後特別進去觀察了一下,嗯,售票窗口裡面的硬票票櫃仍在,應該還買得到。

大溪蜜月灣,已經走樣的海灘。
大溪車站前,各種交通工具合影留念。
大溪車站~大里車站 5.1公里
非假日早上經過大溪漁港,沒什麼人車;但前幾天的星期日下午可不是這樣,因為這個漁港,濱海公路可以足足回堵2、3公里,非常可怕。相形之下大里舊街和漁港就顯得十分清靜。

大里車站和龜山車站長得一樣,沒看清楚龜山可以看大里。
大里車站~石城車站 2.7公里
途經大里天公廟,正式名稱是慶雲宮。現在覺得石城車站週邊民宅其實不多,似乎也可以歸類為秘境車站?

大里天公廟
石城車站沒有站房,這間只是電氣室之類的。
石城車站~舊草嶺隧道自行車道~福隆車站 5.7公里
石城車站北端不遠就是舊草嶺隧道,當然不能錯過這一段自行車道,若是沿濱海公路要整整多騎10公里呢!因為非假日人車很少,我很悠閒地欣賞了龜山島(要17天之後才能再看到),並且仔細觀察了兩端隧道口的題字。在隧道裡穿越宜蘭縣、新北市境界,抵達貢寮區的福隆正值中午,原本應該買個便當來吃,不過看到車站前人那麼多,我天生的反骨個性又開始湧現,哼,就決定到貢寮再吃飯吧!

看得到龜山島,表示天氣狀況還不錯。
舊草嶺隧道南口,「白雲飛處」。
舊草嶺隧道裡面藏了一塊石城站的木造站牌,跟我小時候印象一致,應該是真的,非常有歷史價值。
舊草嶺隧道北口,「制天險」。
福隆車站,冬天跟夏天是完全不一樣的景象。
福隆車站~貢寮車站 5.0公里
雖然沙雕季已經結束,但暑假的福隆海水浴場遊客還是非常多。但從台2線濱海公路彎進台2丙線,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,人車罕至。到了貢寮站前的阿生便當立刻光顧,這原本是貢寮車站的月台便當,現在沒有在月台上販售了,而且只賣一種招牌便當,但生意還是相當好,我覺得它比福隆便當有料,而且滷蛋也是整顆的。

貢寮車站整修後的照片,我一直還沒有放上來,這張先看一下止饞。
已經不在月台上販售的貢寮月台便當(阿生便當)
菜色不錯喔,滷蛋也很大顆。
貢寮車站~雙溪車站 6.9公里
休息一陣子繼續前進,沿著雙溪進入雙溪區,途中可看到牡丹溪和平林溪合流成為雙溪的自然景觀,也是地名的由來。

雙溪車站跟幾年前不大一樣,站前有稍微整修。
雙溪車站~牡丹車站 3.4公里
從雙溪到牡丹全是上坡,雖然沿途田園風光景色優美,但真的已經有點累了。牡丹車站當時有人售票,但我是沒打算再多買硬票,所以也沒問販售狀況。今天騎到這裡已超過70公里。

牡丹車站開始走爬藤風格,全部長好之後應該不錯。
牡丹車站~雙溪車站 3.4公里
事先有查過,從牡丹到三貂嶺的山路很難走,雖然距離7.3公里還好,但要爬到大約280公尺的高度;而且從三貂嶺經猴硐到能夠住宿的瑞芳還有8.6公里,我自忖第一天沒那個力氣爬山並且騎到將近90公里,所以早已擬定了安全計畫,那就是「兩鐵環保列車」,幫自行車買一張半票就能夠一起上車。於是我滑回雙溪,搭乘區間車前往瑞芳。這時剛好下起雨,所以我更加慶幸沒有硬拼牡丹三貂嶺那一段,不然很可能被困在半路上無語問蒼天。

雙溪車站~瑞芳車站 兩鐵環保列車
帶著KURO48號一起坐火車,輕鬆愜意。住在瑞芳車站旁的小旅社。

(呃…你說我偷吃步,沒有乖乖每一站每一站騎?先別急,慢慢看接下來的行程、騎乘距離、攀爬高度,我想你也會含淚接受這個安排)

本日造訪車站中里、二結、宜蘭、四城、礁溪、頂埔、頭城、外澳、龜山、大溪、大里、石城、福隆、貢寮、雙溪、牡丹

本日騎乘里程76.1公里

本日最高海拔90公尺(雙溪~牡丹之間)

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

林榮舊站

這棵樹的右邊(有許多遊客站立的馬路上),應該就是昔日林榮車站木造站房所在位置。(2016/02/28)
東拓後殘留下來的林榮車站木造倉庫,據說已有將近百年歷史。
位置:花蓮縣鳳林鎮
廢止時間:1982年
現存:木造倉庫、員工宿舍(?)

原本這一篇應該叫做林榮車站即可,因為2016年目前並沒有同名的車站存在。但專為兆豐農場量身訂做的林榮新站據說2017年就會啟用,為避免到時候混淆,所以直接定名為林榮舊站。

舊花東線林榮車站位於溪口與南平之間,在路線高繞跨越壽豐溪(知亞干溪)之後,於南岸不遠處設站。由於東拓後的路線是以河底隧道穿越壽豐溪,位置比舊線靠近下游許多,上岸後不再經過林榮地區,因此順勢就在1982年2月全線切換時廢站。在地居民一直有一種說法,就是在1982年的農曆年之前,溪口河底隧道早就已經可以通車啟用,但是如果直接切換新線就等於林榮會被提早廢站,造成過年返鄉的極大不便,在地方爭取之下,於是拖到農曆年之後才讓東拓新線通車,林榮車站也一併走入歷史。

說起林榮的地名演變,又是一段非常複雜的經過。現今大家所熟知的林田山,原本是指附近相當大範圍的林業事業區,北端就涵蓋到壽豐溪南岸現在林榮附近的山地。最初日本時代的林田,指的是現在的南平與鳳林之間的廣大平野,是當時三個官辦移民村之一;而日本人喜歡「從某個地點可看到的山岳就以該地命名」,所以從林田往西看過去最明顯的山岳,就叫做林田山。而當時的林榮,則是叫做平林,所以林榮站以前是平林驛,南平站以前則是林田驛。後來在1962年,國民政府可能是為了避免林田村和位於森榮的林田山事業區被混淆,將林田這個地名消滅,車站改稱南平車站;只是不知為何平林車站也跟著改為林榮車站,難道是為了避免跟北部的坪林混淆?還是要跟「森榮」呼應所以來個「林榮」?這就不得而知了。

東拓之後林榮站消失,原本的站場和路基逐漸荒蕪,在幾次風災之後陸續消失。目前唯一殘存的,就只有一棟快要傾倒的木造倉庫和被移作它用的員工宿舍。其中將近百年歷史的木造倉庫原本要被鐵路局拆除,當地居民發起搶救,在爭議狀況下僥倖保留下來,縣政府趕緊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,將來有希望整修成為少數東拓前殘留的的鐵道遺跡。至於其他的站場空間,雖然隱約還能估計出以前的規模與方位,但部份變成國小用地、部份蓋起老人會建築、還有成為缺乏維護的公園草地甚至籃球場,實在已經找不出任何痕跡了。

而將來可能會出現的「新」林榮車站,我經過拍攝兩次都還見不到它的地上建築成形,一直都是施工中的樣子,就留待開業之後再做報導吧。

花蓮客運林榮站站牌,在鐵路消失之後,公路客運成為到達林榮的唯一大眾運輸工具,所幸班次還不算太少。
林榮鬧區街上,往豐平橋方向。2012年台9線新豐平大橋通車後,絕大多數交通流量都轉往新路,使得這條花東舊路變得門可羅雀,幾乎看不到車輛經過。
林榮鬧區街上,往南平方向。旁邊這家「孫叔叔牛肉麵」好像小有名氣?
通往林榮舊站的主要通道「永康路」
花蓮縣鳳林鎮林榮里老人會,同時也是「平林文化樂活藝創協進會」的所在建築物,位於昔日林榮站場上。
林榮國小正門,也是在昔日站場範圍。
從林榮老人會旁邊繞進去,就是以前站場的核心部份。
最顯眼的就是這棟頗為殘破的木造倉庫了
這上面寫得很清楚了,「平林車站僅存的唯一」。
鐵路局原本要把這棟倉庫拆了,已貼出公告要占用堆放的物品趕快清除。不過現在已被公告為歷史建築,應該是不會拆了。但還是很難說,因為之前也有例子是鐵路局裝傻,直接硬拆。
林榮舊站木造倉庫從馬路(永安街)這一邊看過去的全景
舊倉庫維護狀況並不好,閒雜人等要進出是輕而易舉。話說它沒有被破壞太嚴重真是萬幸。
舊倉庫一定是位於站場側邊,也就是說我站的位置應該就是路軌或月台了。
昔日林榮站場,有一些公園綠地的設施,但因缺乏維護早已雜草叢生。
前方還蓋了一座籃球場,但也是乏人問津,鋪面已不適合打球。
從這個位置一直到前方老人會建築,都是林榮舊站的區域。
發現一處很像以前站場部份的邊坡,不過無法確定真偽。
據說員工宿舍也有部份殘留下來,不知道是不是前面這一棟?
站前一棟建築的牆壁上,畫了懷舊的車站圖案。還蠻有感覺的。
這條小巷應該是以前林榮車站的站前大街。這樣看來,車站面對的並不是花東公路,而是通往西林的道路,再銜接林道,這說明了昔日設站的重點其實是林業。
站場中間被闢出一條馬路,可直通舊花東公路。但是看廟宇和民房的分佈,會發現這條路很不自然,寬度也很奇怪,不像是原有的道路,而是廢站之後才出現。
碧雲寺,當地的信仰中心。
當地文史工作者對於保留老倉庫的呼籲
南下舊台東線南平車站 北上舊台東線溪口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