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

崁頂車站

崁頂車站 (2015/10/31) 是屏東線殘存的南國風情小站
大雨中的崁頂車站 (2012/09/11) 月台
位置屏東縣崁頂鄉
構造:無人化平面月台站
站體
月台:1(岸式x1)
註解:微型鄉鎮簡易交通運輸站

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
2011年~482,第137名
2012年~435,第147名
2013年~445,第149名
2014年~447,第152名
2015年~383,第159名
2016年~401,第160名
2017年~280 (-30.03%),第169名 (↓9)

(2015) 崁頂車站站牌,沒有改變,但已經有一些泛黃與破壞痕跡。
(2012) 崁頂車站站牌
崁頂鄉位於潮州鎮西南方,是閩南人為主的區域。崁頂鄉人口不多,只有1萬6千多人,車站位於該鄉核心區域偏東,但附近仍是大半農田,建築物、人車都只有零星分布。

崁頂與原來的歸來、麟洛一樣,是沒有站房、只有一個岸式月台的微型車站,但此站有些不同的地方:第一,它位於潮州站以南,所以不在高架化路段上,沒有傷眼的水泥長龍,週邊視野好多了;第二,崁頂車站的月台上設有廁所,其位置據說是以前的小型木造站房。是的,又是一件令人難以理解的鳥事,台鐵決心消滅此站的木造站房,居然是為了蓋廁所?所以廁所比站房重要?就像崎頂車站一樣,木造站房堅持要拆除,但廁所卻蓋得規模很大、很現代化;崁頂車站的廁所規模較小,但這兩個「頂」字輩的車站,相距雖遠,卻有著相似的命運。

崁頂是無人站,只有區間車停靠,但是在屏東線的無人站之中,它是業績最好的,2012年當時甚至比佳冬、竹田這兩個有人簡易站還要好,其原因我在下一段文字再加以推測。此外,崁頂站下車人數多於上車人數,雖然這是無人站的典型現象(不可諱言就是因為有人上車後未按規定補票),但此站的比例接近2:3,而且2012年的業績掉了將近10%,情況實在是有點不甚理想。註:後來有了電子票證裝置之後,狀況略有改善。

我在崁頂車站停留期間碰上大雨,沒有辦法四處活動,對附近市街無法做詳述,但在前一天之字型往來期間,我碰上了許多學生在崁頂站上車準備回家,制服顯示是「南榮國中」的學生,想必是這些購買月票通學的孩子拉高了崁頂車站的上下車人數。。怪的是,其中一部分學生通勤距離很長,不只到南州,甚至遠到林邊、佳冬、枋寮,這表示他們是越區就讀的,也意味著這間學校似乎是當地的明星學校。後來查證後發現,該校是全台灣僅存的四間「代用國中」之一,這是當初(1968年)為了推行九年國教,部份鄉鎮來不及設立公立國中,所以借助現成的私立中學資源,視為一般國中學區而分發學生就讀,由政府補貼超出公立部份的學費支出。早期全台灣有一百多所代用國中,現在只剩四所,南榮國中就是其中之一(崁頂鄉沒有其他國中)。而只花公立學校的費用可以唸到辦學狀況不錯的私校,難怪會這麼受歡迎,吸引附近鄉鎮不少學生越區就讀。

(2015/10/31再次造訪)
(2015/12/30添筆)
2015再次造訪崁頂站可說是個意外,原本沒打算在這裡下車;不過因為要到潮州車輛基地,查了地圖,距離潮州站和崁頂站其實差不多,既然要用走的,那不如兩站都看看吧。於是我在崁頂下車,步行5.3公里前往潮州車站,途經潮州基地。

崁頂站當然不會有什麼變化,位在潮州以南的這個無人站,雙軌、電氣化都沒它的份,不過周圍的田園景色、三不五時就冒出來的檳榔樹,卻也保留了舊屏東線的純正南國風情。至於崁頂市街距離車站也只不過300公尺遠,中正路(縣道187,潮州~東港)看起來十分熱鬧。

三輛編組的DR3000代打區間車停靠崁頂車站
區間車緩緩駛離崁頂車站,下一站就是終點潮州。
崁頂車站的廁所與遮棚,本站最大的特色。
崁頂車站從某些角度拍攝,會有秘境車站的感覺。
崁頂車站南端景象,幾乎全是廢耕的田野,點綴著檳榔樹與少數建築物。
崁頂車站北端,前方為田寮路平交道,但有趣的是,右邊是田寮路沒錯,左邊卻變成文化路。
崁頂車站入口,一樣有禁止機踏車進入的裝置,這真的是屏東線上小站普遍的景觀。
崁頂車站旁的田園景象
崁頂車站北側的田寮路平交道
崁頂車站旁文化路上,繼續前行就是崁頂市街。
崁頂鄉中正路上,最熱鬧的區域。
崁頂鄉公所
(以下為2012年崁頂車站景象)
北上復興號車廂區間車從崁頂車站駛離
復興號區間車的屁股剛通過崁頂車站月台
R110牽引的復興號區間車進站,準備停靠崁頂車站。當時雨勢仍然頗大。
從北端看到的崁頂車站全景,月台上的設備包括遮雨棚和極為重要的廁所。
崁頂車站遮雨棚下,往南。
崁頂車站遮雨棚下,往北。
崁頂車站月台靠近南端盡頭
從北端看到的崁頂車站全景
崁頂車站北端,前方為田寮路平交道,南榮國中就在右邊不遠處。
崁頂車站南端,過了此站之後有一個大彎道,拐向正南方直抵南州車站。
崁頂車站進出口,位於田寮路平交道旁。
崁頂車站月台上鼎鼎大名的廁所。頭上的警語很有意思:「列車開動時,請勿跳上跳下以免危險」(上面的破英譯我就不再多提了)。令人好奇的是,它的意思到底是「請勿在列車開動後強行上下車」,還是真的只是單純希望乘客不要跳上跳下車取樂?
崁頂車站廁所,這是在列車上拍攝的。
崁頂車站旁的雜草地,但再過去就是田地。
北上潮州車站 南下南州車站

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

東海車站

東海車站 (2015/10/31) 正面全景,無站房,僅有月台遮棚。
加強光線之後終於能看清楚「東海車站」四個大字,後面的養殖池也一目瞭然。
夜間的東海車站 (2012/09/10)。到了列車密度越來越低的路線,有些站也只能勉強以夜間造訪來完成任務了。
位置屏東縣枋寮鄉
構造:無人化平面月台站
站體
月台:1(岸式x1)
註解:微型聚落簡易交通運輸站

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
2011年~92,第184名
2012年~105,第184名
2013年~117,第182名
2014年~125,第185名
2015年~112,第186名
2016年~107,第191名
2017年~107 (+0.52%),第191名 ()

(2015) 東海車站站牌之一,小小的無人站竟然有三種不同格式。
(2015) 東海車站站牌之二,仔細比較可以發現,里程有小小的改變。
(2015) 東海車站站牌之三,這是上次的漏網之魚。各位可能覺得奇怪,為何拍了兩面一樣方向的站牌,但事實上這是不同面!所以,左圖標示是錯的,應該是左往枋寮右往佳冬才對,不知道台鐵會不會發現並更正。
(2012) 東海車站站牌,燈箱式的站牌晚上會發光。
(2012) 另一種東海車站站牌,以閃光燈拍攝,有一邊小數點掉了。
屏東線鐵路最後一段路程是從佳冬到枋寮,這個區間原本還有兩個小站:東海、建興,但建興在1991年廢站,所以只剩下東海。其實這兩站都是代表枋寮鄉蠻大的聚落,只是建興站離主要客源水底寮還有一段距離,導致業績清淡,同時又離前後站太近,所以遭到廢站命運;東海站就在東海村聚落旁,站距也還算適中,所以維持設站。東海車站平均每天約有100出頭的上下車人數,在屏東線僅勝過鎮安。

東海是個無人小站,沒有站房,從聯絡的「西安路」可直接走上月台。月台上有遮棚和座椅,站名標示還蠻特別的,這便是東海站的全部設施。本來的月台應該較短,經加長後勉強可以停靠復興號車廂長編組的區間車。東海車站附近漁塭很多,車站對面就有一大片,在月台上一直都能聞到濃濃的養殖池魚腥味。

東海村的地名來源很好笑,以前這裡叫做「北旗尾」,日治結束後國民政府要求地名二字化,所以有人決定引用「福如東海,壽比南山」,取各句後二字將地名改為「東海」,如果還有切割行政區的需要就再命名為「南山」,不過這裡始終沒有發展到要成立兩個村的境界,倒是車站附近有一條路叫做南山路。就這樣,產生出了一個與在地歷史或環境毫無淵源、沒來由的中國式地名。

(2015/10/31再次造訪)
(2015/12/23添筆)
去年就計畫要再次造訪東海站,不過因為在枋野耗去太多時間而作罷。今年則順利成行。目的很簡單,補足三年前因天色已暗而未能看清楚的車站本身和週邊景觀。

東海車站樣貌一如往昔,仍然是一個很乾淨、很寧靜,夾雜著些許魚腥味的無人小站。站前街道偶爾有人活動,後站方向的養殖池打氣馬達依舊運轉。比較不同的是,現在屏東線南段非電氣化的區間車是用DR3000在跑,自強號的車型停靠在東海這個小站,看起來很不習慣。

電氣化延伸至潮州並且大改點之後,潮州~枋寮的區間車行駛距離變短、班次變多,現在一天有15班往返,崁頂、鎮安、佳冬、東海等小站受惠最多,希望明年統計時,屏東線南段的業績會有所提昇。

DR3000型柴聯現在充當屏東線南段的區間車,感覺上好像自強號停靠東海車站,
往枋寮方向的區間車緩緩駛離東海車站
R106牽引的南迴線莒光號通過東海車站,帶來強勁的側風,氣勢驚人。
東海車站南側月台,養殖池、植栽作伴。
東海車站南端,前方就是傳說中的「南山路」平交道。
從東海車站南側眺望整個站場,遠處隱約可見月台遮棚。
東海車站北端,往佳冬方向。
東海車站的遮棚
遮棚下的長條座椅成為本站最大特色
東海車站時刻表,雖然看不清楚,但從灰底的部份可以確認班次比以前多。
東海車站的無障礙入口(雖然旁邊也只不過兩層階梯)。屏東線的無人站很有意思,都會特別強調機車禁止進入,讓人不免懷疑是不是真的有人習慣把機車騎上月台。
東海車站招牌特寫,有設計過喔。
東海車站鐵軌旁的養殖池,站在月台上聞到的都是魚腥味。
東海車站正面的站前大街
(以下為2012年東海車站景象)
北上區間車駛進東海車站月台準備停靠
復興號編組的區間車停靠東海車站
列車停靠東海車站,帶來些許人氣。
另一列南下的復興號區間車停靠東海車站,下一站枋寮就是終點了。
東海車站的站牌與月台遮棚,有旅客在等車,讓人覺得倍感溫馨。
剛到東海車站時,天色還有一點微亮,看得出後面的養殖池和打氣馬達在運轉。
東海車站北端
東海車站月台往南眺望
東海車站站名特寫,圖案很可愛。
東海村是個非常傳統的聚落,街上兩旁都是低矮的平房或透天,傳統商店、小吃店零星分佈,廟埕成為居民活動重心。在東海村街上步行時,看到一個立於1966年「久保田時鐘塔」,這是一間日本公司當年感謝東海村民對他們農業機械產品的支持,特別捐建給這個村子。上面的時鐘經修復後仍能正常運作,算是當年台日友誼互助的一個見證。

通往東海車站的西安路
西安路上有一些彩繪圖案,讓人聯想到南美的納斯卡線條畫。
東海村街道旁的「久保田時鐘塔」,上面的時鐘是正常運作。
白天經過此路段時在車上拍攝到的漁塭景象,東海~佳冬之間。
北上佳冬車站 南下枋寮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