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

台鐵秘境車站(2015年版)

因為國情、地域的不同,若以日本的遴選標準來看,台鐵能符合「秘境車站」條件的恐怕很少。一方面台鐵的路線主要都是經過人口稠密區;另一方面是台鐵不會想要保留沒有運輸價值的車站(例如多良)。所以我從一開始就把標準降低,並且完全自由心證,只要我覺得有一點點那種微妙的氛圍,就列為秘境車站。這樣主觀認定的結果,全台鐵共找出23個秘境車站,大約是總車站數的1/10。

至於排名的評分條件,大致上還是以牛山先生的選項為主(應該不算抄襲吧?),不過總分和各單項上限我做了一點調整,因為我認為〔秘境度〕與〔雰囲気〕的重要性略高於〔列車到達難易度〕及〔車到達難易度〕;而〔鉄道遺産指数〕在台鐵太愛拆東西的習慣下,早已沒什麼遺產留下,所以這一項改為我的個人意見,加、減分都有可能。前四項的總分為50分,但就跟呂布的武力可以破表到110一樣,有可能因為個人意見加分而超過這個數字。以下便是經過我深思熟慮之後所得到的分數與排名,且讓我先吊吊大家胃口,從最末位開始列起(點選車站名稱可直接超連結該頁面):

2015年在日本逛了一大堆秘境車站之後,我又有了新的體認,並且重新檢討了列表的狀況,把已經消失的溪口站刪去,增加了北迴線的兩站,總數變成24個,排名也有些微變化。

24. 南科
車站位置:1 車站氣氛:2 列車班次:1 交通狀況:1
個人意見:視野開闊+1
     附近無民宅+1
     新式跨站式車站-1
     跨線陸橋-1
總分:5
註解:新式跨站高架車站,視野遼闊,道路寬廣,沒有太多秘境感覺,但週邊全無建築,皆為未發展之廢棄耕地。

23. 拔林
車站位置:3 車站氣氛:4 列車班次:2 交通狀況:2
個人意見:南側曾文溪大橋+1
     跨線陸橋-1
總分:11
註解:位於曾文溪橋北岸的彎道上,兩側看似無民宅,但隔一片樹叢有很大的廠房,北側陸橋旁則有很大聚落,秘境感較低。

22. 泰安
車站位置:3 車站氣氛:4 列車班次:3 交通狀況:3
個人意見:視野絕佳+2
     現代化高架車站-1
總分:14
註解:位於高架路線上,大安溪畔「山/河/山」絕景之處,視野奇佳,不看可惜。週邊建築物零星分佈於農田間。

21. 麟洛
車站位置:3 車站氣氛:4 列車班次:5 交通狀況:4
個人意見:視野佳+1
     高架化後氣氛盡失-2
總分:15
註解:離主要聚落較遠,週邊只有零星住戶,其餘皆為廢耕農地。高架化後視野佳,但原有月台景象已消失,秘境氣氛銳減。

20. 南勢
車站位置:6 車站氣氛:5 列車班次:3 交通狀況:2
個人意見:附近有舊山線遺跡+1
總分:17
註解:苗栗南郊高處,坡度明顯,週邊民宅零星分佈,省道在不遠處。舊山線廢線闢成自行車道。

19. 康樂
車站位置:5 車站氣氛:4 列車班次:7 交通狀況:3
個人意見:附近無民宅+1
     站場太大-1
     現代化車站-1
總分:18
註解:位於史前館重劃區,但週邊完全沒有發展,建築物掛零。天橋上視野良好,不過站場太新太大影響氣氛。

18. 合興
車站位置:5 車站氣氛:7 列車班次:4 交通狀況:3
個人意見:木造站房+1
     原折返式站構+1
     變成公園-1
     被炒作遊客變多-1
總分:19
註解:離公路不遠,原折返式車站、戰後木造站房。往平面站場的路軌已截斷,現為公園,停放有舊藍皮通勤客車。被炒作之後遊客變多,影響氣氛。

17. 崇德
車站位置:5 車站氣氛:4 列車班次:6 交通狀況:4
個人意見:離聚落很遠+1
     峭壁景觀+1
     清水斷崖+1
     貨運發達-1
     站場太大-1
總分:20
註解:蘇花公路旁,遠離主要聚落,陡峭崖壁下,氣勢磅礡。可直接眺望清水斷崖。但水泥貨運太發達,月台多、路軌多影響車站氛圍。

16. 東竹
車站位置:6 車站氣氛:5 列車班次:7 交通狀況:3
個人意見:東拓標準站房-1
總分:20
註解:車站離聚落稍遠,正面僅有兩、三戶民宅,且道路狹窄。隱藏於秀姑巒溪畔,地勢較低,從高處俯瞰景緻不錯。

15. 石龜
車站位置:5 車站氣氛:9 列車班次:2 交通狀況:3
個人意見:附近無民宅+1
     懷舊站房+1
總分:21
註解:為農田所包圍,正面無住戶,後站側較遠處為省道與工廠。站房很有早期風味,「石龜」兩字尤其經典。

14. 漢本
車站位置:7 車站氣氛:4 列車班次:6 交通狀況:5
個人意見:旁邊僅有2、3戶+1
     水泥貨運發達-1
     站場變得很大-1
總分:21
註解:蘇花公路中間點,距離任何城鎮都很遠,位於山壁下,附近無聚落,僅有二、三戶民宅。但水泥貨運太發達,廣大站場影響氣氛。

13. 石榴
車站位置:4 車站氣氛:10 列車班次:2 交通狀況:4
個人意見:木造站房+2
總分:22
註解:隱匿於平原上的樹叢間,氣氛一流,日式木造站房,可惜整修得太新。站前兩、三戶人家,出入僅有一條小路。

12. 永樂
車站位置:8 車站氣氛:4 列車班次:6 交通狀況:6
個人意見:位置特殊+1
     貨運太發達-1
     新式站場-1
總分:23
註解:深入山區,地理形勢特殊,山地、溪流、隧道交雜,附近無住戶。水泥貨運、車站規模太大、樣式太新嚴重影響氣氛。

11. 景美
車站位置:7 車站氣氛:6 列車班次:6 交通狀況:5
個人意見:站房維護不佳-1
總分:23
註解:位於公路與山脈之間,離南北兩邊聚落皆有一段距離,車站附近人煙稀少。站房週邊維護不佳,略顯髒亂。

10. 富貴
車站位置:6 車站氣氛:8 列車班次:4 交通狀況:6
個人意見:站名被竄改-1
總分:23
註解:公路旁的彎道小站,山坡展望良好,附近民宅約十戶。站名被竄改之後喪失原有感覺,月台整建後也變得太長。

9. 瑞和
車站位置:7 車站氣氛:7 列車班次:8 交通狀況:4
個人意見:東拓標準站房-1
總分:25
註解:縱谷中的村落小站,附近民宅不多,鄉村風情十足。東拓標準站房跟大理石月台相比顯得巨大,有當地居民的維護。

8. 武塔
車站位置:7 車站氣氛:8 列車班次:6 交通狀況:5
個人意見:附近無民宅+1
     山勢雄偉+1
     天橋破壞感覺-1
     蘇花改施工-1
總分:26
註解:位於山脈與溪流之間,靠近山側,天橋上視野頗佳。車站位置離部落較遠,站前無建築物。蘇花改的施工對景觀影響極大。

7. 內獅
車站位置:6 車站氣氛:9 列車班次:10 交通狀況:2
個人意見:乘客最少+2
     宮殿式站房與月台-1
總分:28
註解:位於公路旁,幾乎無人利用。車站附近無民宅,但不遠處有小學及聚落。宮殿式屋簷造型站房與月台顯得突兀。

6. 大華
車站位置:12 車站氣氛:9 列車班次:4 交通狀況:9
個人意見:封閉地勢難以到達+1
     周圍民宅較多-1
總分:34
註解:舊礦場聯絡站,站房仍在。位於基隆河谷側邊的平緩坡地,緊鄰山地,道路交通不便。周圍民宅約十餘戶。

5. 望古
車站位置:12 車站氣氛:11 列車班次:4 交通狀況:7
個人意見:人煙稀少+1
     河谷風光及吊橋遺跡+1
總分:36
註解:舊礦場聯絡站,無站房,站前僅有四、五間民宅。基隆河谷地形勢壯闊,附近有吊橋遺跡、瀑布。

4. 古莊
車站位置:11 車站氣氛:11 列車班次:10 交通狀況:6
個人意見:視野佳+1
     乘客極少+1
     兩端隧道+1
     現代化車站-1
總分:40
註解:新式造型站房,位於半山腰,可遠眺太平洋,古庄部落散布於山坡。兩端為隧道,交會地位重要,停靠班次稀少。


3. 山里
車站位置:13 車站氣氛:12 列車班次:8 交通狀況:9
個人意見:周圍風景+1
     交會列車頻率高+1
     名氣大遊客偏多-1
總分:43
註解:位置偏僻,站前有聚落。隔卑南溪可眺望海岸山脈連峰,景色秀麗。東拓大里石月台、小型站房,列車交會頻率高。

2. 三貂嶺
車站位置:14 車站氣氛:14 列車班次:2 交通狀況:10
個人意見:無公路可達+2
     古舊站房+1
     月台緊鄰山壁+1
     無正面腹地+1
     週邊民宅廢墟+1
     基隆河谷景緻+1
     列車密度太高-1
總分:46
註解:無公路可到達,古舊站房面對基隆河谷,毫無腹地,附近民宅皆已成為廢墟。月台緊鄰山壁。宜蘭線平溪線分歧點,列車往來頻繁。

1. 枋山
車站位置:14 車站氣氛:13 列車班次:10 交通狀況:8
個人意見:附近無民宅+1
     乘客極少+1
     視野絕佳+2
     現代化車站-1
總分:48
註解:新式造型站房,站前全無聚落,停靠班次稀少,人煙罕至。位於半山腰,出入需盤旋下山,俯瞰海岸平原視野極佳。

總表:

非常吸引人吧?各位不妨到秘境車站走一走,實際體驗一下那種另類的感覺!但請別開車,要坐火車去才是王道;而且,請不要呼朋引伴、放肆嬉鬧,保持一顆閑靜、慢遊的心,別讓這些車站變成大眾化的觀光區。

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

7/4~7/26暫停更新 ---- 7/26已順利歸來

很感謝大家的閱讀,不知不覺本站也累積了50萬的點閱人次。沒想到這種冷門的鐵道主題,真的還是有許多潛在的讀者。總之,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。

7/4~7/26我到日本探訪秘境車站,預計會造訪超過80個站,回來之後將會有更多素材可以介紹給大家。這段期間網站會暫停更新,留言可能也沒辦法立刻回覆,請見諒。

XXX XXX XXX

順利完成了這次的旅程,除了在北海道面對35度的極端高溫和12度還帶風雨的低溫、在北陸碰到無可奈何的特急列車全部停駛,其他可說是一切順利。

總計探訪了85個列名在「秘境駅へ行こう!」之中秘境車站,加上以前拜訪過的應該已經超過100個了,我會好好想一下該怎麼呈現。也很感謝各位的鼓勵與期許。

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

永春車站

位置:宜蘭縣蘇澳鎮
廢止時間:2002年
現存:無

搭乘北迴鐵路列車從蘇澳新站出發,經過一段路之後會注意到左邊有相當熱鬧的聚落,住宅很多,此處是蘇澳鎮聖湖里的轄區。感覺上這是很適合設站的位置,不過可能是離蘇澳新站太近了,所以從來沒有規劃車站。繼續前行,經過連續四個隧道之後,可能設計者覺得這裡適合設站了,於是出現了永春車站。

永春車站是設站位置的典型負面教材,它正好位於蘇澳鎮永春、永樂兩個里的交界處,從地圖上看來離永春的白米社區、永樂的粗坑聚落都不遠,可是搭車卻是極為困難的任務。首先是永春這邊,熱鬧的白米木屐村離永春車站不到五百公尺,但是落差卻將近20公尺,光是要爬那些階梯就會讓許多居民卻步;至於永樂那一頭,一樣是幾百公尺的距離,高低差雖然少一些,但辛苦走到車站的位置之後,站房還在另外一邊,麻煩得要命。我想大概只有永樂國小附近的一些居民會利用本站。因此,永春車站雖然擁有標準的站房、島式月台和交會空間,業績卻是清淡無比;反觀南邊不遠的永樂車站,雖然沒有客運服務,但因為貨運業務鼎盛,交會需求比永春更大,對外進出動線也比較方便,所以在1988年永春降為無人招呼站,永樂則在次年增建客運月台,開始停靠客運列車。

到了2000年左右,北迴線雙線加電氣化施工,因為永春車站附近腹地狹窄,索性把站房和月台都拆了作為路軌空間,並在西側增建一處臨時月台作為永春車站乘車處。很明顯,這時候台鐵已經放棄了永春里那一頭的客源,只顧及永樂里這一端。但永春跟永樂的距離實在很近,可以在月台上對望,列車剛起步就準備停車了;加上兩站客運業績加起來都還是微不足道,實在是沒有意義,所以最終在2002年,永春站被裁撤,永樂則陸續擴建為擁有完整站場、新穎站房的客貨兩用車站。

我在2012年環島時到達永樂車站,並打算順道探訪永春車站。首先我走到白米社區,想問問看在地人的印象,沒想到竟沒人能指引我通往永春車站的路徑,只告訴我「這站已經沒了」、「沒有路可以上去了」,當然也可能是我沒問對人。我不信邪,開始尋找可能的痕跡,最後我終於在山邊廢棄房屋上方,看到斷斷續續的水泥階梯,當然已許久沒有人使用,而且都崩塌了。小心攀上雜草叢生的階梯,穿過一片與人同高的芒草堆,眼前見到北迴線路軌,而且位置是在隧道與橋之間,根據資料顯示,永春車站位於蘇澳四號隧道南口與白米溪橋之間。我想這就是永春車站的位置了,但除了一片稍微平坦的地面和一間水泥小屋(不確定是不是以前永春站的設施)之外,什麼痕跡都沒有看到。除了有些失落感之外,我也只能讚嘆,台鐵把永春站拆得真徹底啊。

這應該就是以前通往永春車站的台階,現在已完全湮沒在植物間。它的入口在一棟廢棄民宅後方山坡上,很不容易找到。
圈圈處應該就是永春車站站房舊址,拆除過了十多年,沒有任何殘跡。
箭頭指的這間水泥小屋也許是永春車站唯一還留下來的建築,但我無法確定。電氣化支柱已經寫著「永樂」二字,表示這裡離永樂站僅有1公里左右,實在是非常近,也難怪台鐵不願保留永春站。
永春車站北側的蘇澳四號隧道南口,右邊是以前單線時代的舊隧道,現為東正線專用;左邊則是雙線化時新開鑿的「新蘇澳四號隧道」,西正線專用。
圓圈處大約就是永春車站末期的臨時月台位置,現在也已經拆光光。
南下永樂車站 北上蘇澳新站

干城車站

干城車站 (2014/04/05) 裁撤後沒有經歷改建或人為破壞,保存狀況極佳。只可惜前面的樹有點大棵,無法拍到完整全貌。
位置:花蓮縣吉安鄉
廢止時間:1994年
現存:東拓標準站房、原島式月台(現為岸式)

2014年我利用返鄉掃墓的機會走訪干城車站,家人也一起前往。在車上老爸一直堅稱,干城車站以前叫初音,而且不是我所聽過的初「英」,是初「音」(初音未來?)。我憑著以前背站名的絕對印象,也堅持說干城以前是叫南華,不是初音也不是初英。到了干城舊站房的時候,我還指著上面的站名痕跡跟他說,只有南華的字樣,沒有初音。

我錯了。

干城以前確實叫初音沒錯,那是日本時代的站名,唸法應該一樣是はつね (Hatsune),在1930年代的鐵道地圖上就依序標示著「花蓮港、荳蘭、吉野、初音、賀田、壽…」等站名。戰後國民政府把它改成初英,差一個字但唸起來幾乎一樣,其原因不明。後來在1960年,因為當地地名為南華,所以把站名改為南華,這也是我長久以來的站名印象。東拓後南華站繼續存在,但妙的是在1989年,南華突然被改名干城,原因是它實際上是位於吉安鄉的干城村,不是南華村。這變化很有意思,因為南華站的設置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行政區域也不是那一年才突然改成干城村,已經用了二、三十年的稱呼,卻瞬間就改了車站名;而且,車站附還近有南華國小、南華派出所、林務局南華工作站,都一樣位於干城村,它們並沒有跟著改名,這表示南華是被視為地名,不完全是行政區域名稱。而干城其實是軍方喜愛用的名稱(國家的干城…),全台灣有好多眷村叫做干城,硬改一個車站名來跟其他地方的干城搞混,實屬不智。更酷的是,僅僅維持五年,1994年干城車站就因為客運業績清淡、貨運需求不再而被裁撤,從此走入歷史。

南華變成干城之後,沒多久立刻廢站,凸顯出台鐵欠缺長遠考量、決策草率,是典型公務體系的通病。

小時候對南華車站的印象就是大理石,每次經過都看到許多運材車,還有堆積在貨運月台上的石材,在東線車站中,站場算是非常寬闊。改名干城後的存續時間不長,搭車經過幾次但印象很淡。不過干城車站相當幸運,1994年裁撤後除了把側線拆光之外,其餘設備包括站房、月台都完整保存;而且站房被當地社區接收後獲得細心維護,沒有破壞也沒有改建,除了加裝鐵窗和封住內側出入口之外,整體狀態跟營運時期幾乎一模一樣,堪稱東拓標準站房的活化石;另外它的月台也奇蹟似地撐過電氣化施工,到現在都還佇立在路軌旁,只可惜它雖然是大理石鋪面,但並不是東拓標準月台的規格,而且遮棚樣式也不同,還增建了類似行控室的房舍。在站房的前後大理石牆上,你甚至還能看到「南華」的字跡,反而比較看不出「干城」。車站旁邊有個小小的鐵道公園,不過並沒有跟鐵道相關的設施。

干城車站有一點難找,我甚至有一次明明都看到它的月台了,卻不知道怎麼樣才能繞過去。不過若用30年前的交通動線來揣摩就可以理解:以前的花東公路要繞經鯉魚潭,也就是現在的9丙,那是因為木瓜溪非常寬闊,早期工程技術難以克服,所以繞到上游大概只需要五分之一的長度即可跨越。南華車站當年的設站位置當然是考慮主要幹道,所以從9丙去找就對了。在9丙的北上側,注意一下南華派出所的指標,彎進去就會找到。

干城車站正面,只能從這種斜斜的角度拍攝。除了站名被去掉之外,基本上跟裁撤時的外觀幾乎完全一樣。
干城車站正面原本漆上站名的位置,仔細看可以隱約發現「南華站」的痕跡,反而看不到干城的字樣。
干城車站站房內部空間,這個位置是售票窗口,旁邊的行李窗口則被打通以便出入。
干城車站站房內部,這是昔日候車室的空間。似乎有一些稻草正在曬?
干城車站站房內側,剪票口及旁邊辦公室的門被封死。
干城車站剪票口及外牆的大理石都還在
干城車站站房內側的「南華」字樣。兩面都只剩下南華的痕跡,看不到干城,很有意思。
干城車站原設計出口,這幾乎是東拓時的原貌,非常難得。只是我有點想不通,怎麼會有人這麼喜歡把車停到站房裡呢?正門口有一輛,這裡也有一輛。
干城車站保存下來的月台
干城車站月台上有一棟比較特別的建築物,推測是調度室;而它的遮棚也與一般東拓月台上的不同。
南下DR2900型柴聯自強號通過干城車站月台
干城車站月台北端,往吉安方向。
干城車站月台南端,往木瓜溪橋、志學方向。
從台9線花東公路這一邊所見到的干城車站月台
干城鐵道公園,乏善可陳。
干城車站的聯絡巷道
干城車站對面的南華派出所,不是干城派出所。
從派出所旁邊的通路可銜接台9丙(鯉魚潭道路),這是拜訪干城車站最快的路徑。
南下志學車站 北上吉安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