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

嘉北車站

嘉北車站 (2012/09/09) 東側出入口
嘉北車站 (2012/09/09) 西側出入口
位置:嘉義市東區
構造:跨站式高架車站
站體:2005年鋼骨高架建築
月台:2(岸式x2)
註解:小型捷運化通勤站

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
2011年~1,076,第110名
2012年~1,239,第116名
2013年~1,406,第109名
2014年~1,517,第105名
2015年~1,579,第104名
2016年~1,613,第102名
2017年~1,712 (+6.13%),第102名 ()

嘉北車站站牌
縱貫線從民雄到嘉義之間的距離有9.3公里,曾經是西線最長的站距(新山線通車後被三義~泰安間的10.9公里取代)。2005年在嘉義市北郊新設了「嘉北」站,使得這段很長的站距也隨之消失。事實上,我發現在西線傳統大站前後,往往會有一邊距離特別長,遠超過平均值。例如台北~松山6.4公里、新竹~香山8.1公里、潭子~台中9.2公里、台南~保安7.6公里、左營~高雄6.6公里。這原因不難理解,因為早期都市範圍並沒有現在這麼大,也沒有市區通勤的考量,自然會拉到下一個鄰近的街庄才設站。未來在台鐵捷運化的趨勢下,都市週邊大量設置通勤車站,這樣長的站距一定都會消失。

嘉北與大村的設站時間相近,結構與站房設備也都很類似。乘車的旅客要先爬到大約三層樓的高度,購票進站,然後再下到月台處候車。不想走樓梯就搭乘電梯吧,因為尖峰時間以外的進出站人數並不多,可以很輕鬆搭到電梯。這電梯的設計也是跟大村一樣,兩邊都有開口,上下月台跟進出站共用,但不會搞混。車站月台設計是很標準的兩側岸式月台,南下北上各佔一邊。嘉北站只有區間車停靠,列車不是到開就是通過,沒有待避空間。嘉北車站南側有一個平交道,距離極近,除了往來前後站(東側和西側)非常方便之外,還可以很輕鬆地拍攝到整個站體的側面,是一個典型的ㄇ字型。

從統計數字來看,嘉北車站每日進出站人數約千人,但我百分之百肯定實際上絕對不只,因為此站為簡易站,而且只有一位值班人員,當班時間以外就變成無人站,進出站也不會有驗票。有一次我要到嘉北站,先從台北搭莒光號到斗南,未出站直接在月台轉乘區間車,本想在查票時再補票,但到了嘉北都沒看到列車長,只好先下車,出站時再補票。誰知晚上10點多的嘉北車站早已沒人當班,所有下車的人都是直接出站,就算想補票也沒辦法。

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嘉北車站第一月台
一樣是南下區間車,通過嘉北車站的鋼骨結構站體下,即將停靠本站。雖然是新設站,但嘉北站毫無疑問是以省道這一邊(東側)為主,所以東側為第一月台,西側為第二月台,符合理論,並無懸念。
嘉北車站站體,北往南的方向,列車剛駛離。
嘉北車站站體,南往北的方向,事實上這是在站外平交道上所拍攝的。
嘉北車站北端,相當筆直的路段。
嘉北車站南端,月台的盡頭處緊鄰平交道。
從嘉北車站第一月台看第二月台
嘉北車站鋼骨結構的站體下,出站乘客正準備搭乘電梯。
嘉北車站高架站房上,往南俯瞰。這邊是嘉義市區的方向,較為熱鬧,但東西兩側發展還是有差,東側靠近省道的方向明顯比較繁榮。
嘉北車站高架站房上,往北俯瞰。這邊是往民雄的方向,兩側發展差異更為明顯。右邊特力屋的「歡迎來嘉」標語倒是很有意思。
嘉北車站站房內的設備,一張照片完全涵蓋:右邊是剪票口,中間是售票處,左邊是廁所。
嘉北車站站房另一邊十分空蕩,甚至連候車座椅都只有旁邊一小排。不知道這個區塊是不是本來規劃為招商用途?
嘉北車站位於嘉義市偏北,但距離與民雄鄉的縣市界線還有1公里多。車站旁邊就是嘉義基督教醫院(簡稱嘉基),是當地一所相當大的區域性醫院,事實上此站根本就位於嘉基的停車場旁,主要進出站的聯絡道路同時也是停車場通道。嘉基緊鄰忠孝路,也就是台1線省道,一條非常寬闊的多線道。週邊區域是嘉義市新近發展的住商混合區,新大樓、新透天不斷冒出,也形成嘉北車站的客源。

嘉北車站外的嘉義基督教醫院,建築物上寫著「嘉基」。
嘉北車站南側的平交道,觀察本站建築物的絕佳地點。
北上民雄車站 南下嘉義車站

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

民雄車站

民雄車站 (2012/09/09) 造型相當新穎
民雄車站舊站房的位置,現在是一座大的站名建築物,裡面似乎是藏著天線。
民雄車站後站,2009年新站房落成時一併出現。
位置:嘉義縣民雄鄉
構造:跨站式高架車站
站體:2009年鋼骨高架建築
月台:2(島式x2)
註解:中型城鎮交通樞紐站

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
2011年~3,647,第61名
2012年~3,814,第62名
2013年~3,942,第63名
2014年~4,020,第62名
2015年~4,024,第63名
2016年~4,039,第63名
2017年~4,076 (+0.92%),第63名 ()

民雄車站站牌,看得出來是把原本的隨便拼音改為漢語拼音,貼上了xi這兩個字母。
說到民雄,這個地名的由來一定要好好討論一下。民雄舊名「打貓」,後來轉化為日文漢字「民雄」發音的たみお(TAMIO),這點大家應該都知道了。但我一直不解,以前嘉義絕對是台語的天下,而打貓的台語語音唸起來應該是PANIAO,就算用讀音也應該是TANIAO,可是TAMIO卻比較像北京話發音DAMAO。這次我終於在其他網站中找到資料,原來日本人不是根據「打貓」的台語發音來聯想,而是日文的音讀發音,打是だ(DA),猫是びょう(BYOU),各位可以用日文輸入法試試看。だびょう最後變成了たみお(日文唸起來確實很接近),打貓也就成為民雄。

緊跟隨大林車站的腳步,民雄車站也改建成跨站式高架車站,在2009年完工啟用。不同的是,民雄的鋼筋水泥舊站房沒有保留下來,拆得乾乾淨淨。在原本車站的位置,現在則是立了一個高高的站名建築。民雄的新車站也是號稱綠建築,造型十分有特色,內部採光明亮,設備新穎,但候車座椅跟大林一樣很少。民雄車站的月台則是很標準的雙島式月台,主軌在內側,北上停靠1B月台,南下停靠2A月台,外側則為待避之用。

早期民雄也是小站,但近年來民雄車站停靠列車越來越多,而且營運地位比大林高,大多數莒光號都停靠,自強號則是北上南下各一班次。在嘉義縣中,民雄鄉因為靠近嘉義市區,人口是各鄉鎮市之中最多的,而且持續成長,但在2006年達到高峰後,近年來也呈現緩緩減少的態勢。民雄站現在的進出站人數並不算突出,尤其跟鄰近的大林相比,更顯得民雄居民對台鐵不是那麼捧場;不過民雄後期的發展集中在嘉義市北郊,該區塊離民雄車站其實有一段距離,到嘉義車站反而較近(到嘉北車站更近),所以應該有許多民雄居民並不是在民雄車站搭車。另外剛完工通車不久的民雄交流道離民雄市區很近,只有1公里多的路程,公路交通的便利或許也更加影響了台鐵業績。

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民雄車站第二月台
另一班南下電聯車進站,上方可看出民雄車站高架站房的鋼骨結構。
民雄車站月台全景,左為第一月台,右為第二月台,遠處為跨站式高架站房。
民雄車站第一、第二月台所夾的路軌便是縱貫線主軌
民雄車站南端
民雄車站北端
民雄車站高架站房上俯瞰南方
民雄車站高架站房上俯瞰北方
民雄車站剪票口,出口方向,沒有自動閘門。
民雄車站售票處,有兩台自動售票機和兩個人工售票窗口。
民雄車站剪票口與售票處相對位置,設施相當簡潔清爽。
民雄車站高架站房內部景象,右邊的候車座椅確實不多。畫面正面為前站方向。
民雄車站正面全景
民雄車站旁邊就有一家鵝肉店,附近還有其他家,「民雄鵝肉」已是遠近皆知,甚至很多外來客會慕名而來,形成非常熱鬧的景象。此外,「民雄包子」也頗有名氣。民雄車站週邊有一點蠻特別的,台1線省道是在後站的方向,與市街被鐵路隔開。至於民雄鄉引以為傲的國立中正大學則是在車站與市區東邊,有4公里多的距離,學生應該都是用機車代步。
民雄車站正面民族路左側,這裡就有一家鵝肉店,門口遍地垃圾,可能是前晚食客留下的。這時才早上7點,大概清潔人員還沒上工。
民雄車站正面右側(和平路),不遠處也有一家鵝肉店。
民雄車站後站外,聯絡道路只是小巷。
北上大林車站 南下嘉北車站

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

石龜車站

石龜車站 (2012/09/09)
位置:雲林縣斗南鎮
構造:無人化平面車站
站體:1971年鋼筋混凝土建築
月台:2(岸式x2)
註解:小型聚落交通運輸站
《秘》22
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
2011年~180,第169名
2012年~206,第171名
2013年~240,第170名
2014年~251,第173名
2015年~259,第174名
2016年~283,第171名
2017年~311 (+9.89%),第167名 (↑4)

石龜車站站牌
彰化以南的縱貫線,由於都是平地路線,沒有什麼形成「秘境車站」的條件。在少數周圍環境冷清、人煙稀少卻又設站的例子裡,石龜算是最有秘境感的車站。本站正面完全沒有民宅或建築,只有農田,後站側也未鄰接任何建築。距離最近的人類活動跡象大概都在幾百公尺以外,聯外道路只是鄉間小道,加上進出車站人數極少,諸多條件都比較接近我個人對秘境車站的標準。

石龜車站有一個小小的水泥站房,早期也有售票窗口在運作,不過現在都已經封了起來;整個車站是以白色塗裝,內側站名的地方則有石塊拼貼,環境十分整潔,應該是有當地居民或台鐵員工定期打掃維護。至於站場設備則是兩個岸式月台,南下北上各佔一邊,有天橋聯絡;兩條路軌,無側線,沒有待避空間。因為只是個招呼站,上下車人數少,區間車都是停靠一下就走。

石龜車站所在位置的地名就叫石龜,當地有石龜從山上下來的傳說。石龜溪位於車站南方,在這一段是雲林縣與嘉義縣的界河。以前小時候背車站名的時候,對於石榴、石龜這兩個石字輩的車站順序很苦惱,它們剛好位於斗六、斗南前後,唸起來都很順。最後我終於找到了一個方法,石榴的「榴」跟斗六的「六」音相近,所以要連在一起,靠斗南另一邊就是石龜,這樣才成為深植腦海裡的記憶。

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石龜車站第一月台
另一個角度,不同的列車停靠石龜車站。
石龜車站站場,左為第一月台(南下),右為第二月台(北上),有天橋聯絡。
另一個方向的石龜車站站場
石龜車站第二月台,站外都是稻田,不遠處有一些廠房,而省道就在正前方房屋的位置。
石龜車站北端,這一段路軌相當直。
石龜車站南端
石龜車站站房內側,寫著「石龜站」的地方,石塊拼貼頗有特色。
石龜車站站房內部,有售票窗口的痕跡,但現在都已經封起來。
石龜車站候車室,有簡單的石製長條座椅,環境很整潔。
石龜車站正面特寫
石龜車站其實離台1線省道非常近,後站方向與省道直線距離只有一百多公尺,但並沒有道路相連,要到此站必須從南北兩側的道路切進來,再轉進小路才能抵達。至於石龜聚落是在車站東方約1.5公里處,以前私人交通載具不發達,居民還願意步行來這邊搭車;但現在這樣的距離很少人會有人考慮步行了,加上人口持續外移,此站的冷清也就可想而知。

石龜車站正面所見,都是稻田,前面這條小小的水泥橋上面有「福蔭子孫、行善積德」字樣,有個名字叫「仁煊橋」,不久前才剛完工。
石龜車站旁,放眼望去盡是稻田。
北上斗南車站 南下大林車站